立夏养生计划:让身体更清爽

导读

2025年立夏节气的时间是5月5日13时57分,农历四月初八。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意味着告别春天,夏天即将到来。在这个春夏交替的时期,如何顺应天时,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呢?乐活星球邀您一同探寻立夏与健康的奥秘。

一、概述

1.立夏由来

立夏,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在古代,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2.气候特点

(1)气温变化:立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气温回升,但按气候学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此时仅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 
(2)降水情况:江南地区正式进入雨季,华南进入前汛期的盛期,暴雨及冰雹、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而华北、西北等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但降水不多。

3.物候特征

(1)一候蝼蝈鸣:第一个五日,夏虫在田间鸣叫,奏响夏日来临的旋律。
(2)二候蚯蚓出:第二个五日,蚯蚓从大地钻出来,掘土育肥,蚯蚓出土,天气已然暑热。
(3)三候王瓜生:第三个五日,土瓜开始发芽,藤蔓快速攀爬生长,乡间田埂的瓜菜草木也竞相生长。

4.习俗活动

(1)尝新:立夏时节,许多动植物逐渐长大成熟,所以民间多地有尝新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说,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人们以此来祭祖,然后分而尝食。
(2)饮茶:民谚有云,“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缠”。立夏后天气炎热,人容易上火,情绪急躁,喝茶“消夏”,可以帮助人们安然度过酷暑。
(3)称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4)斗蛋:人们将煮好的鸡蛋用冷水浸泡后,套上编织好的网袋,挂于孩子颈上,祈求孩子在夏季健康成长。孩子们还会聚在一起玩“斗蛋”游戏,比试鸡蛋的硬度。
(5)吃蛋:立夏日有吃蛋的习俗,常见的有鸡蛋、鸭蛋和鹅蛋,人们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预防夏日酷暑常见的食欲不振、消瘦倦怠等苦夏症状,还衍生出“立夏斗蛋”的民俗活动。 
(6)吃立夏饭:南方人喜欢拿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这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杭州一般是吃用乌饭树叶煮糯米做成的“乌米饭”。

5.身体变化

随着立夏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此时,人体的阳气开始向外发散,气血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皮肤毛孔舒张,汗液排泄增多。中医认为,夏季属火,通心,立夏后心脏的负担逐渐加重,所以养心成为立夏后的重要养生课题。而且,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二、饮食养生

饮食清淡,养心健脾:立夏后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适当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等,苦味食物能清热泻火、养心安神。同时,还应多吃养心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等。推荐一道简单易做的“莲子百合粥”:将莲子、百合、大米洗净后一同煮粥,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此外,健脾也是关键,山药、薏米、白扁豆等都是健脾的佳品。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过饥,少吃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三、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适当午休:立夏后日照时间延长,起居方面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适当晚睡早起,但不宜超过晚上11点,早上可在6点左右起床。同时,午睡也是立夏养生的重要环节,午睡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可有效缓解疲劳,保持精力充沛。午睡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否则会导致头晕脑胀、影响晚上睡眠。


四、运动养生

适量运动,避免大汗:立夏后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烈日下运动,以免中暑。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少量多次为原则,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损伤心气。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身体稍感疲惫但休息后能很快恢复为宜。


五、情志养生

调节情志,平和心态: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使人情绪烦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情绪波动过大对心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立夏后要注重调节情志,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书法、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舒缓情绪,避免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当情绪不好时,可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六、预防疾病

1.中暑

随着气温升高,中暑成为立夏后常见的疾病。预防中暑要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尽量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口渴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2.胃肠道疾病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加之人们喜食生冷食物,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升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尽量少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定期消毒。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3.空调病

立夏后很多人开始使用空调,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引发空调病。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一般控制在26℃左右为宜。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细菌滋生。从空调房间外出时,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冷热交替导致感冒。


七、养生食谱

1.绿豆百合桂花汤

【功效】清热去暑、安神。
【配方】绿豆50克、百合20克、陈皮10克。
【做法】提前把绿豆泡一个小时,百合泡至松软,与陈皮一起煮至软烂,出锅加入适量干桂花和冰糖。

2.荷叶绿豆粥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消肿、促进消化。
【配方】荷叶、绿豆、大米。
【做法】绿豆和大米煮粥。荷叶洗净切碎,放入粥中。

3.赤小豆粳米粥

【功效】利水除湿、健脾和胃。
【配方】赤小豆、粳米
【做法】赤小豆、粳米洗净。加水煮粥。

4.山药粥

【功效】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润肺止咳。
【配方】山药、大米
【做法】山药去皮切小块。与大米一同煮粥。

5.海带绿豆汤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消肿。
【配方】海带、绿豆、冰糖
【做法】海带洗净,绿豆浸泡。两者同煮,至绿豆熟烂。加入冰糖调味。

6.丝瓜炒蛋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利尿,补充营养。
【配方】丝瓜、鸡蛋
【做法】丝瓜切块,鸡蛋打散。热油先炒鸡蛋,盛出。再炒丝瓜,加入鸡蛋炒匀。

7.泥鳅烧豆腐

【功效】补充蛋白质和营养。
【配方】泥鳅、豆腐
【做法】泥鳅处理干净,豆腐切块。热油爆香姜蒜,放入泥鳅煎至金黄。加开水,放入豆腐,焖煮至熟。


八、结语

立夏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气,也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呵护身体健康的重要节点。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入手,积极养生,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夏日的挑战。


参考资料

[1]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令养生健康手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