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分,又称“升分”或“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节,通常出现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之间,标志着春天的真正到来。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正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生发的时期。中医认为,春分时节应顺应自然,以养肝为主,调和阴阳,保持气血平衡。以下是一些养生建议!
一、饮食调养1.多吃时令蔬菜如韭菜、菠菜、春笋等。韭菜性温,能助阳养肝;菠菜能养血滋阴;春笋清爽可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2.补充蛋白质适当摄入蛋类、牛奶等,满足身体需求,增强免疫力;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益。
3.食用甘味食物甘味食物能补脾益气,红枣可养血安神,山药健脾益胃,南瓜富含维生素和果胶,保护胃黏膜。
4.忌偏寒偏热忌偏寒偏热:春分昼夜平分,饮食上应避免过食寒性或热性食物,以防体内阴阳失衡。比如少吃辣椒、冷饮等。
5.注意祛湿此时气候潮湿,可吃些薏仁、红豆、芡实等祛湿食物,可煮成粥,利于去除体内湿气。避免过酸过辣:以免影响肝气疏泄与脾胃运化。
二、起居作息1.早睡早起,调整作息春分昼夜平分,应顺应自 ...
中医养生
未读导读
体质是我们身体的基本素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与自身养护决定。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体质调养,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质的定义、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体质分类及特点、调养建议,以及常见的体质问答。通过中医的体质辨识,您可以便捷地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及时进行调养,改善体质,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一、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指我们身体的基本素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与自身养护来决定,先天遗传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选择,但后天可以通过悉心调养去改变。体质好,身体就健康,不容易生病,体质弱,就容易多病。
二、体质与健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脾气暴躁,有人慢性斯文;有人怕冷夏天不敢开空调,吃凉的就拉肚,有人体热冬天穿T恤吃冰都不泻;吃海鲜有的人过敏,有的人就没事;对待同一件事,有人开朗乐观,有人忧郁烦恼;有人疾病缠身常年不愈,有人身强体壮从不吃药,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根据临床经验,单一体质的人很少,大部分为复合体质,比较常见的有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血瘀等。通过中医的体质辨识,能便捷的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能够及时的进行体质调养,帮您改善体质,治 ...
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在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4)》,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已达52.3%,肥胖率突破16.7%。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为应对这一公共卫生危机,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
二、活动背景为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切实减少因肥胖等问题导致的慢性病发生,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联合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组织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2025年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持续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 ...
健康管理
未读了解肥胖,知晓自己是否肥胖。科学依据肥胖是一种疾病。18岁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 (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适宜体重,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m2) 。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的,称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判断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标准是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健康行为
定期测量体重、身高,了解自身BMI指数。
使用腰围尺,BMI尺测量并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肥胖状态。腰围测量方法: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用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第 58 页│慢性病预防控制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腰围的长度。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科学依据肥胖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型卒中、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消化系统癌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胆结石、脂肪肝\骨关节病和痛风的患病风险。遗传基因 ...
导读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3月5日或6日之间,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春雷初响,蛰伏一冬的虫蛇走兽逐渐苏醒,草木新芽萌发,天地间阳气升腾,自然界迎来新一轮生命萌动的浪潮。根据节气变化,调整作息、饮食和运动,有助于唤醒身体活力,提升健康状态。
一、饮食调养1.饮食原则饮食上少酸增甘,润燥平肝
(1)宜清淡辛甘
多吃韭菜、荠菜、香椿、菠菜等辛散之菜,助阳气升发;山药、红枣、蜂蜜等甘味食物健脾益气。
惊蛰有“吃梨”习俗,梨可润肺生津,缓解春燥(脾胃虚寒者可蒸煮后食用)。
(2)忌酸涩油腻
减少山楂、柠檬等过酸食物,避免收敛肝气;少食辛辣、油炸,防肝火过旺。
2.食疗方推荐(1)【菊花枸杞玫瑰花茶】食材:杭白菊、枸杞、玫瑰花做法:取各5g,开水冲泡,可适量放冰糖。功效:清肝明目,适合易上火者。
(2)【山药小米粥】食材:淮山药、小米做法:山药去皮切小段,小米淘洗干净凉水下锅,先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煮至小米开花,放入山药继续煮至山药熟透,关火焖10分钟功效:健脾养胃,增强抵抗力。
二、起居作息起居作息上夜卧早起,防风避寒
1.早起顺应阳气建议6-7点起床 ...
维护心理健康有效人际沟通能够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科学依据有效的人际沟通,不仅可以满足人认识社会与他人的基本需要,建立社交网络,改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深化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能。缺乏倾诉情感的能力的人更容易患身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胃溃疡等)和精神障(如药物依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健康行为
能恰当地表达喜欢、欣赏、称赞、感激、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如“谢谢你的帮助,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不喜欢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不要认为向别人倾诉会让人看不起,也不要认为哭是没出息的表现。
坦诚而清楚地说“不”。
别人讲话时,注意倾听,即保持认真、警觉、注意观察和深入思考,并给予回应。
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鼓励学龄前儿童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应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 力、培养兴趣爱好。
中青年要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
中老年人要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
...
行为习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睡前刷牙更重要。科学依据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容易生长,因此睡前刷牙很重要。
健康行为
做到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避免交互感染。
提倡使用保健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若刷毛发生弯曲或倒伏,会对口腔的软硬组织造成损伤,则需立即更换。
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清除龈沟内牙菌斑。
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方法,具体操作要领为:
手持牙刷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
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
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
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 ...
道路交通伤害系安全带、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科学依据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第一位伤害死因,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伤害已被证实是可以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健康行为
乘车或驾车时要系安全带;儿童应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座椅应安装在后排左侧(在司机后方),严禁儿童单独或由家长抱着坐在副驾驶位置。
驾驶摩托车时要佩戴头盔,要系好带子,而不是简单地把头盔扣在头上。购买头盔时,要选择符合标准的、适合自己头部大小、颜色鲜明的头盔。
不超速驾驶。
自己酒后不开车,同时要劝阻喝了酒的亲友不开车。
禁止无证驾驶和疲劳驾驶。
注意步行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增加自身的可视性(如佩戴反光材料)。
注重车辆维护保养。
跌倒/坠落加强监管、使用安全产品、保证居家安全,预防儿童跌倒/坠落。科学依据缺乏成人的看管是造成跌倒/坠落的重要危险因素。楼梯、窗户、阳台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跌倒/坠落的重要潜在致伤因素,婴儿使用学步车也是重要的跌倒危险因素。
健康行为
婴儿床、椅子、大床、沙发和其他儿童可以爬上去的装置远离窗户和阳台。 ...
导读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此时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增多,但寒湿之气仍存。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雨水节气需注重“健脾祛湿、温补阳气”,同时结合现代营养学,合理选择食材以增强体质、预防春季多发病。
饮食原则
健脾祛湿:湿气渐增,需多吃山药、薏米、赤小豆等食物,促进脾胃运化。
温补驱寒:适当食用红枣、桂圆、生姜等温性食物,抵御余寒。
润燥护肝:春季肝气旺盛,可增加绿叶蔬菜、枸杞、蜂蜜等柔肝养肝食材。
补充优质蛋白:增强免疫力,如鱼肉、豆制品、鸡蛋等。
食谱推荐【薏米赤小豆山药粥】食材:薏米、赤小豆、山药、粳米。功效:健脾祛湿,适合晨起水肿、消化不良者。【姜枣茶】食材:生姜、红枣做法:生姜3片+红枣5颗切片,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加红糖调味。功效:驱寒暖胃,提升阳气。【菠菜猪肝汤】营养搭配:菠菜补铁,猪肝富含维生素A和血红素铁,预防春季贫血。
注意事项
湿热体质慎补:若舌苔黄腻、易长痘,减少温补食材(如羊肉),增加冬瓜、绿豆等清热利湿食物。
忌生冷油腻:避免过量冷饮、油炸食品,以防加重脾胃负担。
过敏人群注意:春季花粉过敏高发,慎食海鲜、芒果等易致 ...
健康管理
未读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科学依据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等可损伤血管、引起代谢紊乱、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寒冷刺激和情绪过于激动会引起血管收 缩、血压升高,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行为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预防和控制高血糖。
养成合理膳食习惯,少吃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戒烟限酒。已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饮白酒。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身体保暖与气温变化,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35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警惕突发症状,及时处理,立刻就医。科学依据冠心病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跳、呼吸停止,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可以保住心肌和生命。
健康行为
出现以下症状者,应引起警惕: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 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饱餐、寒冷或情绪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