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指南:清明节气如何养生

节气养生指南:清明节气如何养生
乐活星球导读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别的日子,既是节气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此节气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草木吐绿,清洁明净,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因此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以下是一些养生建议!
一、饮食调养
1.宜温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其实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行为都应该予以避免。清明饮食宜温,可多进食时令蔬菜、水果,如荠菜、菠菜等,对身体有好处。
2.多辛甘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宜选辛甘之味,不宜过食酸物。辛甘的食物可以调养肝脾之气,如肉类、鸡蛋、麦片、牛奶、新鲜蔬菜、萝卜、菠菜、山药、荞菜及水果、菇类、姜、葱、蒜等食物。忌食煎炸油腻、寒凉生冷、容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汤水,以保养脾胃之气。也可以适量吃一些花生、芝麻、枸杞来温补养肝。
二、起居作息
1.防潮
清明节气雨多湿气重,要注意防潮,注意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不要长时间待在潮湿的地方。如果室内太过潮湿,可以添置除湿的设备加以调节。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防潮防霉。
2.宜晚睡早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适当晚睡一点儿、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阳气而舒畅怡然。这是清明过后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并非起得特别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
适当的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一般来讲,应在23时左右睡觉,7时左右起床。
3. 春捂“815原则”
清明前后,气温仍然变化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所以此时不要骤减衣衫。如何穿衣才能避免受风寒侵袭?专家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这时人体血管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较大的舒张与收缩波动。此时如果不注意捂,会造成血流和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血黏度高和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形成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气温高于15℃就不用捂了。对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15℃是人体适应的临界温度,也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此时,衣着宜上薄下厚,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三、运动养生
“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因此,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
,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此时自然万物都处于生发状态,人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外出活动。不过,老年人早上锻炼不宜太早,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
四、情志养生
清明节是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容易形成悲伤的情绪,这是一种季节性的精神障碍。故我们应该调整好作息,可以在清晨的阳光中散步,调节情绪,消除心中的抑郁。同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暴怒易致肝气过旺而引起心火亢盛。其次,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戒悲怒
,保持心态平和在清明时节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五、预防疾病
1.提防过敏性疾病
清明时节,百花开放、柳絮纷飞。空气中粉尘含量高,花粉、柳絮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吹散到空气中,过敏体质的人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人群可以减少出门或者尽量减少去柳絮花粉多的地方,并且出门戴好口罩。
2.注意防“春瘟”
清明时节,气温迅速升高,昼夜温差较大,仍然偶有寒流侵袭,且多风。这种天气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疾病。尤其是小朋友和老年人,要注意避风寒,不要过早地减衣,根据气温适当的添减衣物,注意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出门戴好口罩也可以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五、养生食谱
1.薏米鸽子汤
【功效】益气补血、滋肝养肾。
【配方】薏苡仁30克,白鸽1只,生姜、盐等调料适量。
【做法】薏苡仁洗净,稍浸泡;白鸽宰净、去肠杂,同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适量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即可。
2.桃胶银耳羹
【功效】健胃消食,保护肝脏,强身健体。
【配方】桃胶15克,银耳半朵,枸杞子1小把,冰糖5克,水1200毫升。
【做法】将15克桃胶放入水中泡发一晚,泡发后的桃胶有些小黑点儿剔除备用,银耳提前泡发1小时,上锅先炖1小时后加入泡发好的桃胶,继续炖30分钟,加入些许枸杞和冰糖,再焖5分钟,起锅即食。
3.茯苓枸杞糯米粥
【功效】健脾、补气、养神。
【配方】茯苓10克,大枣5-6枚,枸杞10克,小米25克,糯米50克。
【做法】把茯苓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泡20分钟,茯苓连同浸泡的清水与枸杞、大枣、小米、糯米一起放进砂锅内熬煮成粥即可。
4.绵茵陈鲫鱼汤
【功效】清热祛湿,利水退黄。
【配方】茵陈30~50克,鲫鱼500克,姜3片、蜜枣3粒。
【做法】茵陈洗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烧沸,转用中火熬煎20分钟,去渣。鲫鱼洗干净,煎至两面金黄,加姜片、蜜枣、茵陈药汁,用中火烧沸30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5.茵陈粥
【功效】清热利湿。
【配方】茵陈30~50克,大米300克,瘦肉100克,姜2片。
【做法】茵陈洗净,加水煎汁,去药渣;放入大米、瘦肉、姜片,加水用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熬粥,放盐调味即可。
6.清明醒脑茶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压。适用于头脑胀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者。
【配方】夏枯草10克,决明子10克,绿茶5克。
【做法】先将决明子拣杂,洗净,晒干后微火焙炒至黄,取出磨碎。将夏枯草洗干净、晒干,与决明子、绿茶同放入大号杯中,加盖15分钟后,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