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全民健康行动的新时代

体重管理年:全民健康行动的新时代
乐活星球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在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4)》,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已达52.3%,肥胖率突破16.7%。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为应对这一公共卫生危机,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
二、活动背景
为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切实减少因肥胖等问题导致的慢性病发生,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联合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组织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2025年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持续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 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31.8%。
三、主要目标
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
- 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 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 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提高全民体重管理意识
(1)强化科学指导
- 加强体重管理权威信息编制和发布。
- 开发适合居民使用的体重管理工具。
- 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
(2)创新科普形式
- 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馆食堂等。
- 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体重管理宣传活动,科学有效对“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胖胖”等体重问题。
(3)提升科普能力
- 充实体重管理专家力量,壮大科普i队伍。
- 提升社会健康指导员等志愿者的宣传指导能力。
- 注重征集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控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实践。
2、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效能
(1)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
- 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配置体重秤。
- 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
- 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
-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参与体重管理。
(2)强化家庭体重管理
- 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内容,做到“三知一管”。
- 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加强相互提示和监督,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
(3)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 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
-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
-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闸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
(4)发挥中医药技术支撑作用
- 进一步推广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各类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在内的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
- 研究制定妇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预指南。
(5)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
- 引导健康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
- 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含量。
- 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
- 推动体育健康产业不断创新。
3、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
(1)孕产妇
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
(2)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
(3)中小学生
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4)大学生
开展大学生健身活动,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选修课程。
(5)职业人群
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工作方式,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5)老年人
倡导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家庭健康养老水平。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
4、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
- 加强体重状况监测,及时掌握人群体重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指导各地开展重点人群体重管理。
- 持续高质量开展营养和慢性病相关监测,加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开展体重管理效果评估。
5、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 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
- 研发体重管理相关医药及穿戴设备。
- 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体重管理模式。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
-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共同推进体重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结语
“体重管理年”活动不仅是对国民体质的高度关切,更是中国迈向健康强国的战略决心。通过科学普及、社会动员和专业技术支持,我们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显著改善居民的体重管理状况,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