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控计划:让身体更健康

导读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的“绝症”,健康生活方式和早期筛查是你的“防癌利器”! 根据《2023年中国癌症防治核心要点》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中国2022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82万,占全球1/4,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早期筛查,30-5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本文结合中外最新指南,用通俗语言带你了解癌症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和早期筛查方法,助你远离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守护全身健康!


一、认识癌症

1. 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可侵袭人体多个器官。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乳腺癌。其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占全部癌症的24%,其次是结直肠癌和肝癌。

2. 癌症的危害

癌症不仅威胁生命,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患者中约30%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脑卒中风险,综合管理可降低总体死亡率。

  1. 直接危害:肿瘤转移、器官衰竭、治疗副作用(如化疗疲乏、放疗皮肤损伤)。
  2. 间接危害: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并发症(如心梗、脑卒中)。

3. 癌症的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坚持不吸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的生活方式和防治有关的感染,可预防40%的癌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是预防癌症的第一要务。癌症由多种因素引发,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两类:

  1. 可改变因素:吸烟(导致80%肺癌)、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高脂肪、高盐)、肥胖、久坐、慢性感染(如乙肝导致肝癌、HPV导致宫颈癌)。
  2. 不可改变因素:年龄(≥50岁风险增加)、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癌症)。

这些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度重叠,增加双重健康风险。

想快速了解肺癌风险?通过以下测评轻松获取!

点击LCR测评,预测肺癌风险!


二、预防癌症

1. 科学依据

生活方式干预和慢性病管理是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核心。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30-50%的癌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可降低癌症相关心脑血管事件30%-40%。戒烟5年后肺癌风险下降50%,减重5%-10%可降低乳腺癌、结直肠癌风险20%-30%。

2. 预防策略

慢性病管理可降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风险。

(1)高血压:保持血压<140/90 mmHg,遵医嘱用药,避免波动。
(2)糖尿病:保持空腹血糖<7.0 mmol/L,HbA1c<7%。
(3)血脂异常:保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

推荐地中海饮食(多蔬果、鱼类、橄榄油),可降低癌症风险。

(1)减少高危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每日食盐<6克,减少胃癌、结直肠癌风险。
(2)多吃保护性食物:每天4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富含膳食纤维,降低结直肠癌风险15%-20%。
(3)控制红肉摄入量:每周红肉(如猪牛羊肉)<500克,少吃加工肉(如火腿、腊肠),减少结直肠癌风险。
(3)保证食物新鲜:不吃过烫、过硬、发霉变质的食物。

运动可降低乳腺癌、结直肠癌风险20%-30%,并改善血压、血糖控制。

(1)量化管理: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结合2-3次力量训练。
(2)安全保障:心血管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肥胖是10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减重是双重保护。

(1)目标BMI:保持BMI在18.5-23.9 kg/m²,腰臀比(WHR)控制在男性<0.90、女性<0.80。
(2)减重节奏:每周减重0.5-1公斤,减重5-10%可降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戒烟限酒可降低多种癌症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戒烟:吸烟是80%肺癌的主要原因,戒烟10年后肺癌风险接近非吸烟者。
(2)限酒:男性每日酒精<25克(约啤酒750 ml),女性减半。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尽量不饮。

平稳心态和保暖可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保护癌症高危人群。

(1)情绪管理:通过冥想、瑜伽或与朋友交流缓解压力,保持7-9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诱发血压升高。
(2)防寒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间接影响癌症患者健康。

疫苗接种是肝癌和宫颈癌预防的基石。

(1)乙肝疫苗:新生儿及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接种,降低肝癌风险70%-90%。
(2)HPV疫苗:9-45岁人群接种,预防宫颈癌、肛门癌等,保护率达90%以上。

3. 不同癌症预防措施

癌种 预防建议
肺癌 以控烟为主;改善居室通风条件,避免吸二手烟。
肝癌 以接种乙肝病毒疫苗为主;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特别是发霉的的玉米、花生、大米、高梁等。不过量饮酒。
胃癌 低盐饮食;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不暴饮暴食;经常食用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食管癌 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快、过热、过粗或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
结直肠癌 进食低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小行动:今天晚餐多吃一份西兰花,少吃一块肥肉,饭后散步20分钟,为癌症和心脑血管健康加分!


三、癌症早发现

1. 癌症早期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通过早期发现和充分治疗,有三分之一癌症可以治愈。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有警示症状,只要保持警惕,及时就诊,就可以早期发现。癌症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出现以下信号需警惕:

  1. 异常肿块:乳房、颈部、腹部等无痛肿块。
  2. 持续疼痛:不明原因的胸痛、腹痛、骨痛。
  3. 消化异常:食欲下降、吞咽困难、便血、便秘或腹泻交替。
  4. 异常出血:咳血、便血、尿血、不规则阴道出血。
  5. 体重下降:短期(3-6个月)不明原因体重减轻>5%。
  6. 其他:持续咳嗽、声音嘶哑、皮肤变化(如黄疸、痣变大)。

任何异常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及时就医检查。

2. 推荐癌症筛查项目

早期筛查可显著提高癌症治愈率,筛查可将癌症早期发现率提高至80%,治愈率达90%以上。《2023要点》和《2024年CSCO指南》推荐以下筛查:

癌种 筛查建议
肺癌 50-74岁吸烟者每年低剂量CT
肝癌 乙肝或肝硬化者每6个月查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
乳腺癌 40-74岁女性每1-2年乳腺钼靶或超声检查
宫颈癌 25-64岁女性每3-5年HPV检测,或联合细胞学检查
结直肠癌 50-74岁人群每1-2年粪便隐血试验(FOBT),每5-10年结肠镜检查

针对成年已婚女性建议定期开展乳腺癌自查,自查时间每月一次,在月经周期结束后一周左右进行,自查方法如下:

  1. 脱去上衣、面对镜子,查看乳头有无溢液、皮肤皱缩、 凹陷、乳头回缩,双侧乳头水平是否一致、轮廊有无变化。
  2. 抬起左臂,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轻按 左侧乳腺各区触感有无肿块,注意不要用手指抓捏。
  3. 按上述方法检查右侧乳腺。
  4. 仰卧、左臂上举过头,左肩下垫一小枕,按 2、3 步骤再 检查一遍;如发现肿块、结节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肿瘤专 科医院就诊。

四、癌症综合管理

癌症的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复杂过程。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药治疗。医生会根据癌症发生的部位、病理类型、病变侵犯深度和转移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发病、身体素质,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癌症治疗后,综合管理是关键,综合康复可降低癌症复发风险20%-30%,综合管理包括:

  1. 营养支持:多吃蔬果、瘦肉、鱼类,补充蛋白质,促进体力恢复。
  2.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轻中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支持:加入癌症康复团体,缓解焦虑,保持积极心态。
  4. 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监测复发和心脑血管风险。

五、结语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管理,你可以大幅降低癌症风险。《2023年中国癌症防治核心要点》和国际指南提醒我们:健康贵在坚持,预防从点滴做起!今天就行动起来,少吃一口油腻食物,多吃一份蔬菜,健康由你掌握!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防治核心要点》(2023).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癌症防治指南》(2024).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ancer Fact Sheet》(2023).
[5]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Cancer Today (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