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构建免疫保护盾

疫苗接种:构建免疫保护盾
乐活星球导读
“打疫苗,防疾病”,这句简单的口号背后是科学为人类健康筑起的坚实防线。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通过激发免疫系统,让我们远离多种致命疾病。 根据权威健康指南的建议,疫苗接种每年可挽救约600万条生命。我国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成功消灭了天花,并基本消除脊髓灰质炎,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公众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仍有待提升,疫苗的重要性亟需进一步普及。 本文结合中外权威指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全面了解疫苗接种的科学原理、儿童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助力你和家人的健康防护
一、疫苗接种重要性
1. 疫苗的科学原理
疫苗接种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将安全处理的病原体成分(如灭活病毒、减毒菌株)引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构建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根据《疫苗知识集锦》(2010),疫苗能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严重传染病,如天花、麻疹和脊髓灰质炎。我国免疫规划自1978年实施以来,显著降低了乙肝、结核等疾病的发病率。例如,乙肝疫苗接种使我国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9.8%降至0.3%。疫苗不仅保护个体,还通过群体免疫(接种率达85-95%)阻断疾病传播,保护未接种人群,如新生儿或免疫力低下者。
2. 疫苗接种的健康效益
不接种疫苗的儿童面临感染风险,漏种可能导致疾病暴发,威胁公共健康。WHO《全球疫苗行动计划(2011-2020)》指出,疫苗接种每年预防2500万例疾病,减少600万死亡。中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07)》显示,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的疾病(如麻疹、百日咳)发病率下降90%以上。接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包括:
- 致命传染病:乙肝、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严重并发症:百日咳导致的呼吸衰竭、破伤风引起的肌肉痉挛。
- 长期健康风险:乙肝引发的肝硬化、肝癌。
3. 健康贴士
- 按时接种:家长需按国家免疫程序带儿童接种疫苗,确保全程免疫。
- 了解疫苗:认识疫苗种类和预防疾病,增强接种信心。
- 配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家长应积极响应。
二、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
1. 预防接种证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官方记录,记录每剂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确保接种的连续性和规范性。接种证不仅是健康档案,还在入托、入学、出国时作为查验凭证。
2. 健康贴士
- 及时建证: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或监护人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
- 流动儿童管理: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居住3个月以下的流动儿童,可由现居住地提供接种证明。
- 补办与补种:丢失接种证的,家长应到接种单位补办;未按规定接种的漏种儿童,需到疾控机构指定的门诊补种。
- 长期保存:接种证需妥善保管,伴随儿童成长,供入托、入学、出国查验。
三、遵照程序按时接种
1. 免疫程序的科学依据
儿童免疫程序是根据疾病流行特点、疫苗免疫效果和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设计的科学接种计划。《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疫苗需按特定月龄和剂次接种,确保最佳保护效果。例如,乙肝疫苗需在出生时、1月龄、6月龄接种3剂,形成长期免疫;麻疹疫苗需2剂次,确保群体免疫。未按时接种可能导致免疫失败,增加感染风险。
2. 儿童免疫程序表
出生至6周岁儿童应按照以下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疫苗:
月/年龄 | 疫苗种类 | 剂次 | 可预防的疾病 |
---|---|---|---|
出生时 | 乙肝疫苗 | 第1剂次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卡介苗 | 1剂次 | 结核病 | |
1月龄 | 乙肝疫苗 | 第2剂次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2月龄 | 脊灰疫苗(口服) | 第1剂次 | 脊髓灰质炎 |
3月龄 | 脊灰疫苗(口服) | 第2剂次 | 脊髓灰质炎 |
百白破联合疫苗 | 第1剂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
4月龄 | 脊灰疫苗(口服) | 第3剂次 | 脊髓灰质炎 |
百白破联合疫苗 | 第2剂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
5月龄 | 百白破联合疫苗 | 第3剂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6月龄 | 乙肝疫苗 | 第3剂次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8月龄 | 麻风联合疫苗,或麻疹疫苗 | 第1剂次 | 麻疹、风疹、或麻疹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第1剂次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百白破联合疫苗 | 第1、2剂次,2次间隔7-10天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6-17月龄 | A群流脑疫苗 | 第1、2剂次,2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 | 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8-23月龄 | 百白破联合疫苗 | 第4剂次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麻腮风联合疫苗,麻腮联合疫苗或麻疹疫苗 | 第1剂次,麻疹疫苗第2剂次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或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麻疹 | |
18月龄 |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 | 第1剂次 | 甲型病毒型肝炎 |
2岁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第2剂次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乙脑灭活疫苗 | 第3剂次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2-2.5岁 | 甲肝灭活疫苗 | 第2剂次(两次之间隔不少于6个月) | 甲型病毒型肝炎 |
3岁 | A+C群流脑疫苗 | 第1剂次 | 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4岁 | 脊灰疫苗(口服) | 第4剂次 | 脊髓灰质炎 |
6岁 | 白破联合疫苗 | 第1剂次 | 白喉、破伤风 |
A+C群流脑疫苗 | 第2剂次(两次之间隔不少于3年) | 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
乙脑灭活疫苗 | 第4剂次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3. 健康贴士
- 按时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表带儿童接种,避免漏种或延迟。
- 补种疫苗:漏种儿童需到疾控机构指定门诊补种,完成全程免疫。
- 咨询专业人员:接种前了解疫苗种类和时间,确保按计划进行。
四、预防接种安全须知
1. 疫苗安全的科学依据
疫苗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测试,绝大多数接种者仅出现轻微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轻度发热,通常1-2天自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指出,极少数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需及时处理。WHO《疫苗安全基础(2019)》强调,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百万分之一以下),远低于疾病本身的危害。
2. 接种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单位: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确保疫苗质量和操作规范。
- 如实告知:接种前向医务人员报告儿童健康状况(如近期发热、过敏史),判断是否适合接种。
- 留观30分钟:接种后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预防罕见过敏反应。
- 关注异常:接种后如出现高热、严重肿痛等可疑症状,立即咨询医生或就医。
- 了解禁忌症:以下情况可能需暂缓或避免接种(具体由医生判断):
- 急性发热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
- 严重过敏体质(如对疫苗成分过敏)。
- 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五、结语
疫苗接种是给孩子最好的健康礼物,也是社会防疫的坚实屏障。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指出:按时接种疫苗不仅能有效保护儿童免受传染病侵袭,还能为家庭和社会构筑坚实的健康屏障。从建立预防接种证到按时接种,再到关注接种安全,每一步都是对健康的负责。家长们,带上接种证,准时到接种点,为孩子的未来打好“预防针”!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2007).
[3] 梁晓峰, 周玉清, 等·《疫苗知识集锦》(2010).
[4] 中国疫苗与免疫专家委员会·《中国儿童预防接种指南》(2020).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Vaccine Action Plan 2011-2020》(2011).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Vaccine Safety Basics 》(2019).